歌手泰勒絲在紐約大學演講,用3個英文表達技巧讓觀眾產生深刻共鳴
泰勒絲是創作型歌手,
不只會唱歌,還會作曲寫歌詞
擅長寫歌詞的人共感力比較強
知道怎樣表達可以講到你心裡
所以她在紐約大學演講的內容也很容易引起觀眾共鳴,
舉的例子跟心境轉折也很貼近我們一般人的經歷
我歸納了三個泰勒絲演講中使用的表達技巧:
- 「觀點跟生動的舉例交錯」,加深印象跟說服力,才不會很像在說教
- 用「共感 / 同理」的表達方式讓觀眾產生深刻共鳴
- 引導觀眾回想自身經驗產生共鳴
- 放低身段,用共同生命經驗讓觀眾感同身受
- 用「對比前後經驗」的描述手法,凸顯自己觀點的獨特性
底下就來詳細舉例,並拆解對應的句型跟單字:
(等下看完覺得不錯,也歡迎免費訂閱我的「七點半學英文電子報(訂閱連結請點我)」!
每周都會寄實用又接地氣的學習內容給你喔,一起變厲害吧)
1. 「觀點跟生動的舉例交錯」,加深印象跟說服力,才不會很像在說教
我有注意到泰勒絲在表達觀點的時候
一定是「論說句跟舉例交錯」,讓人感覺比較生動
比方說有一段泰勒絲提到了「人生很難,我們都要做出取捨」,
用的表達方法就是「頭尾論述觀點 + 中間舉例」,
拆解如下:
a. 開門見山講主要觀點
🎈 Part of growing up and moving into new chapters of your life is about catch and release.
成長和邁向生命新階段的過程中,我們要學會取捨
b. 進一步說明該怎麼面對人生
🎈 What I mean by that is, knowing what things to keep, and what things to release.
我的意思是,要知道自己該留下哪些東西,哪些又該放手。
c. 接著舉例,讓觀眾更有感覺
🎈 You can’t carry all things, all grudges, all updates on your ex, all enviable promotions your school bully got.
你無法背負所有東西,包括那些怨恨、關於前任的消息、以及曾經霸凌你的人獲得多麼令人羨慕的工作升遷。
聽了泰勒絲舉的例子後突然很有感覺,
也明白她前面鋪陳的觀點是甚麼意思,
因為這些例子都是我們一生中多少會經歷的事情
有痛過,
就會希望找到出口 ,
也會更容易認同她的觀點
d. 收尾下結論
最後給觀眾「行動事項 (action items) 」:你可以決定你的生命想要留下甚麼
🎈 Decide what is yours to hold and let the rest go.
你可以決定什麼是你要保留的,然後其他的事情就放掉。
🎈 You get to pick what your life has time and room for.
你可以選擇你的生活想要留下誰。
用「簡單動詞」放句首,清楚給觀眾指令你可以做甚麼來改變現況:
👉 Decide… 你可以決定…
👉 You get to… 你可以 (這樣做)
2. 用「共感 / 同理」的表達方式讓觀眾產生深刻共鳴
a. 引導觀眾回想自身經驗產生共鳴
泰勒絲提到,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與「丟臉 / 尷尬」共存
為了可以讓觀眾更快聯想是怎樣的經驗叫做丟臉跟尷尬,她接著「引導觀眾回想自身經驗」:
🎈 I promise you, you’re probably doing something right now that you will look back on later and find revolting and hilarious.
我跟你保證,你應該曾經有做過甚麼事當下覺得還好,而之後回頭看覺得想吐又想笑
用 “You’re probably… (你應該曾經怎樣怎樣吧)” 引導觀眾回想自身經驗
恩~
我馬上就想到我以前拍過的Youtube影片
當時看很滿意,
隔兩年再看我都不敢再點開,
實在太尷尬,當時怎麼能講成那樣🤣
另個例子是泰勒絲有提到
雖然大家因為她會寫歌而覺得她很特別,
但其實她覺得我們每個人某種程度上都是創作者 :
我們都在不同生命情境下寫出各種風格的東西 (most of us write in a different voice for different situations)
本來我還想說她在指甚麼,
但她接著就舉出實際例子:
🎈 You write differently in your Instagram stories than you do your senior thesis.
你在IG的寫作風格和你的畢業論文是不一樣的。
🎈 You send a different type of email to your boss than you do to your best friend.
你寄給老闆的信和你寄給好友的信講話口氣是不同的。
馬上就理解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創作者是甚麼意思~
b. 放低身段,用共同生命經驗讓觀眾感同身受
泰勒絲在演講中有給畢業生一些建議,
但她沒有因為她已經很成功而開始講道理,
她反而壓低身段跟大家說:
🎈 I know I sound like a consummate optimist, but I’m really not. I lose perspective all the time.
我知道我感覺像個超樂觀的人,但其實我不是。
我經常無法客觀冷靜地面對事情。
用 “I know I sound like…., but … (我知道我感覺像…但其實…)” 呈現前後的反差感
她想告訴大家:
我們都是人,
只要是人都會有負面悲觀的時候
恩,瞬間讓人覺得很安慰😂
接著她開始舉例她經歷過的負面時刻:
注意:舉例的時候因為要精簡帶過,所以不會用完整句子,大多是用「單一動詞」,或是「動詞 + 名詞 + (補充說明)」 的方式帶過
像是:
🎈 In your life, you will inevitably misspeak,
在你的人生中,你會無可避免的說錯話
🎈 trust the wrong people, under-react, overreact,
相信不對的人,反應太慢,過度反應
🎈 hurt the people who didn’t deserve it, overthink, not think at all,
傷到不該傷害的人,想太多,完全沒用腦
🎈 deny any wrongdoing, not take the steps to make it right, feel very guilty….
拒絕承認任何犯錯,沒有做出補救措施,感到非常愧疚…
恩~ 是不是都是我們生命中多少有過的經驗?
她真的是舉例舉到心坎裡😂
3. 用「對比前後經驗」的描述手法,凸顯自己觀點的獨特性
泰勒絲在演講中有分享到她對於「失敗」的想法,
不過她沒有一開始就講出自己的想法是甚麼,
反而先分享在她年輕的時候,
身邊的前輩全部都在跟她說:
要儘量避免犯錯,如果犯錯了,你就會無法成功,走向失敗
講完前輩的經驗跟觀點,
泰勒絲接著才轉往分享自己的看法:
🎈 This has not been my experience.
這並不是我的經驗。
🎈 My experience has been that my mistakes led to the best things in my life.
我的經驗是,我的犯錯帶我走向我生命中最好的事情。
接著她就開始分享過往的挫折經驗帶給她怎樣的養分
我覺得這個「對比前後經驗」的表達方式滿好的,
比起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,
先鋪陳一個觀點對立的故事更能凸顯自己觀點的深刻
今天先分享到這裡啦~
也希望你覺得有幫助囉!
如果你每次想到學英文就覺得心累~
歡迎你免費訂閱我的「七點半學英文電子報(訂閱連結請點我) 」,
我對教學超級有熱情的~
希望陪伴學英文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你慢慢進步
每周五早上七點半
我會把超實用的英文教學內容送到你的信箱~
電子報我經營得很用心
花了很多心思設計內容跟調整排版
閱讀體驗很舒服
讀者評價也一直很好~
絕對都是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獨到內容喔😊
(可以用下面的表格訂閱喔!)
0 留言